【新冠肺炎】42歲婦氣喘3日始入院留醫一周亡 許樹昌:發病第4日病毒量大增用藥效果較差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12/14 12:37

分享:

分享:

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。(資料圖片)

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,一名42歲女病人發病數日後求醫,入院留醫深切治療部一周後死亡,患者本身並無長期病患。政府專家顧問、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直言,患婦出現氣喘3日才入院,處方抗病毒藥的成效已打折扣,如留醫深切治療部使用人工肺,更有機會出現併發症。

伊利沙伯醫院一名42歲女病人(個案編號為第6,971宗)本身未有長期病患,12月3日發病,3日後到急症室求醫時已呼吸衰竭,需深切治療,期間獲處方抗病毒藥物及使用人工肺,惟留醫一周不治。詳情請見【下一頁

政府專家顧問、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提到,獲悉有關病人氣喘3日才入院,代表下呼吸道已受感炎、有肺炎跡象,估計先前已有病徵,惟沒有即時求醫。

他解釋,新冠病毒入侵下呼吸道需時,感染後通常有發燒或咳嗽等徵狀,數日後才會氣喘;認為市民如有病徵應及早求醫,否則遲了入院,病情可能已經惡化,用抗病毒藥物的效果會較差。

許樹昌進一步闡釋,感染發病後第2日至第4日病毒量大增,傳播力很強,若病人求醫時病毒量於高峰回落後,有約2成人會出現免疫風暴,即是免疫系統被病毒打亂,令免疫因子突然飆升,多數於發病第7日會反為攻擊病人肺部,引致嚴重肺炎及呼吸衰竭。

他稱,病人入院後如有發燒或開始有肺炎跡象,醫生會盡快處方抗病毒藥物,如病人兩邊肺部都有發炎,又已出現呼吸衰竭,醫生會於病人發病第7日處方類固醇,以遏制免疫因子減低發炎情況。

許樹昌提到,英國有研究顯示向呼吸衰竭病人提供類固醇,可降低死亡率;不過如病人接受高濃度氧氣治療,病情都未見好轉,就要送入深切治療部,甚至要使用人工肺,但有機會引致併發症。

 【TOPick 6 周年】壓軸大獎送6部iPhone12(128GB):https://bit.ly/36yXkmI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責任編輯:陳正怡